三、哀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宋]王安石挽韩琦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挽郑成功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抗清名将,1661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2年病逝于台湾。康熙撰写此联赞颂郑的功业。上联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前苦心经营东南的历史。清兵入关后,南明福王布防在江北的吴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镇总兵心怀二志,致使福王的弘光小朝廷顷刻覆亡。郑屯兵于金门、厦门两岛,先后发兵攻泉州,陷漳浦,袭潮州,取澄海,打广州,并于1659年率水师十万北伐,破温州,下镇江进围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屯师习武,这就是”敢向东南争半壁”的史实。下联对郑收复台湾的功绩作了评价。南明诸王,即福王、唐王、鲁王、桂王、韩王等相继覆灭, 1661年郑率部击溃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始终不向清廷称臣,甚称”孤忠”。联语用对比手法,以”多二心”的”四镇”、”无寸土”的”诸王”来和”敢争东南半壁”、”一隅抗志”的郑成功对比,肯定郑成功对后来全国统一作出的贡献。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余后死独伤悲。
清纪昀挽朱筠联。朱长于金石、书法,纪昀为经学大师,但不善书。当时仕途、文苑,朱、纪齐名。梁章锯评曰:“非笥河(朱筠字)先生不能当斯语,非文达(纪昀谥号)师亦不敢做斯语。”
文星、酒星、书星,在天不灭;
金管、银管、斑管,其人可传。
清沈德潜挽桑调元联。文星:即文昌星,传说中为主管文运的星宿。酒星:即酒旗星。书星:文星之别称,一说即书神。金管:本指箫笛类乐器,亦指名贵之笔。银管:以银为管之笔。斑管:以斑竹为管之笔。联语以三星、三管誉逝者学问。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学佛成仙皆幻境,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清毕沅自提生圹(即在生前建好的墓)联。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清曾国藩挽起二弟联。
生在百花先,万紫千红齐俯首;
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销魂。
清陆眉生挽咸丰年间坤伶周翠琴联。周生于农历二月十四(就俗称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卒于农历三月末,联语以受挽者生、死之日为对,颇富文采。
韩欧无武,郭李无为,集数子所长,勋华巍焕;
衡岳之高,洞庭之大,叹哲人其萎,云水苍茫。
清彭昌禧挽曾国藩联。上联以韩愈、欧阳修、郭子仪、李光弼等文武名人作比,下联则切以曾氏湖南籍贯。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林则徐挽关天培
关天培(1780-1841),江苏省山阳[今淮安]人。清末爱国将领,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支持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禁烟政策。林则徐被诬害撤职后,他继续训练水师,修筑炮台,曾多次击退英国侵略军的进攻。1841年2月25日英军进攻虎门,琦善拒发援兵,关孤军奋战,壮烈牺牲。林则徐在流放途中撰写此联。上联发问,关天培苦心经营六年的坚固防线是谁毁坏了,以致他孤军作战,鞠躬尽瘁,为国捐躯?”长城”,古代军事建筑,后用以比喻国家屏障。下联记述评论关天培和参将寿廷章在无援的困境中双双为国尽忠,他们伟大的民族气节,连英军都很钦佩,送回他的遗体时,面部还带着英气。”异类”,此处指侵略军。”坎壈”,困顿。”归魂”,此处代指遗体。联语先用设问句法,”问何人忽坏长城”句,锋芒直指琦善以至清王朝,对投降派予以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谴责;后用反衬法,”闻异类亦钦伟节”句,显示了关天培形象的高大和殉国的壮烈。全联抒发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和对战友的怀念。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
——左宗棠挽林则徐
林则徐于1850年11月22日逝世,左宗棠于24日获知讣讯,非常悲痛,便写了这副长联挽之。左、林间有深情厚谊。1848年,在左宗棠大志未酬的时候,胡林翼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林深加器重,遂邀左参加他的幕府,左对林崇拜之至。上联”附公”者,指追随林则徐的人们。”间公”者,指穆彰阿、琦善之流。1840年,林则徐被推行”抚夷”媚外路线的穆彰阿、琦善诬陷而谪戍新疆。”二百余年”,从1644年至1850年,共206年。”遗直”,谓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此处是说林则徐的优良作风永远存在。下联”庙堂”,指清廷。”草野”,比喻民间。王充《论衡·书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时雨”,及时雨。”出师未捷”,指1850年11月4日林则徐奉清廷命,由福州抱病启程,赴广西镇压拜上帝教,走到广东省潮州普宁县,因病而座。
千古英雄皆堕泪
四方妇孺尽知名
—— 胡林翼挽林则徐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挽曾国藩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李鸿章挽左宗棠
世须才才亦须世
公负我我不负公
——郭嵩涛挽左宗棠。郭任广东巡抚时左曾三次弹劾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
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严复挽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中日甲午海战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自1876年以来,经他手签订了5个卖国条约。严复主张维新变法,对李鸿章兴办的洋务运动寄予幻想。在严看来,那是因为李鸿章的雄才大略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所以他以非常惋惜的心情写下了这副挽联。上联”其谋”,指李鸿章对内对外的政治主张。李鸿章认为清王朝”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和戎”,即指对外国侵略者不要”轻言战争”,而要”一意主和”,”以羁縻为止”;”变法”,即引进西方的军事设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下联”晚节”,指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被唾骂事。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以”议和全权大臣”头衔,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王朝与英、美、俄、德、日等11国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出卖了臣大民族权利。至此,他一系列卖国行径引起举国愤怒,被斥之为卖国贼。此联是说,如果当时能够按李鸿章的意见办事,洋务运动不会失败;如果晚年不参与《辛丑条约》的签订,广大人士的舆论要好得多。严复对李鸿章的评价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这很能代表当时的舆论。
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
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
–蔡元培挽梁启超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孙中山挽蔡锷。班都护:班超,被封为西域都护;马伏波:马援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文,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孙中山挽江苏省讨袁军总司令黄兴
主义扬中外;
精灵炳日月。
–蒋介石挽孙中山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率兵征讨叛军陈炯明的蒋介石于3月20日在宁城设灵牌祭奠孙中山总理,孙中山尊为国父,蒋介石撰此联悼挽。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鲁迅挽瞿秋白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郭沫若挽鲁迅
抗战屡建最大功勋,正气千秋,死无遗恨;
从我后同半生患难,国仇初雪,恸失元良。
–冯玉祥挽张自忠
文章天下泪;
风雨故人心。
——于右任挽陈布雷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毛泽东挽王铭章
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朱德挽马本斋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蔡元培挽徐志摩: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何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郁达夫挽徐志摩
南邦寺死个和尚
西竺国添一如来
—— 刘凤诰挽南邦寺僧人
悼念鲁迅的挽联: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返国空余挂墓剑
斫泥难觅运风斤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个月前流过两行泪,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
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十载来打出一条血路,待吩咐,此贵端赖后死肩。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要打叭儿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注意: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特点:写挽联应该是立意积极的,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对人民起正面作用。在写作中要求有针对性、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既适用于张三,也适用于李四;并要有艺术性,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讲求技巧,作到言简意赅,一语千韵,使人过目难忘。
四、题赠联
1、赠给别人
下面是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联语应用迭字手法,巧用“万”、“一”二字,但更巧在立意。上联是熟语,并不惊人。作者在下联中峰回路转,从“万”的时空悠然回到“一”上,此有石破惊天,气魄崩云之感。似乎是在告诫人们成就事业的捷径,但此捷径何为易事?
清末文人王闿运赠友人王叔文一联,历来被世人称道。对联这样写道:
才大须知难作吏;
心虚何患不能文。
联语直抒胸襟,不遮不掩。或许作者体察世态颇深,或亲身经历之感悟,便道出了有才学者未必能作官,作官者未必就有才的道理。肉食者鄙,自古皆然。只要虚心向学,必能成文,反之便了无成就。联语似一句格言,颇寓哲理。
海内共知徐孺子
前身应是九方皋
——章士钊赠徐悲鸿
束云归砚匣
裁梦入花心
——郑板桥赠李方膺
忌我莫非知我者
有言尽在不言中
——黄炎培赠罗隆基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左宗棠赠子侄
云水巴山雨
文章金石声
——老舍赠巴金,嵌名联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
——郭沫若赠沈雁
其他:
鸟识天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朱熹赠友
一县好山留客住
五溪秋水为君清 ——林则徐赠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赠人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谢晋元赠友
淡如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王士稹赠友
文章负奇色
怀抱多正思 ——于右任赠子之先生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蔡锷赠小凤仙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酣拔剑斫地歌 ——张大千赠陈伯熙
万里云山如画
千秋笔墨惊天 ——邓拓赠女记者
杨柳楼台,春风人面;
兰苕翡翠,初日芙蓉。 ——吴昌硕赠友
世事沧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梦中飞 ——梁启超赠冰心
琴心妙清远
谷性多温存 ——梁章钜赠友
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
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孙中山赠爱春楼主人
回顾苍茫,天外云吟天外海;
一碑突兀,画中人醉画中山。 ——刘海粟题赠友人
喜看三径长圆月
不厌秋翁耐久花 ——齐白石赠友
创业难,守业亦难,须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 ——吴玉章赠侄
树不新栽休斧伐
青山常在有柴烧 ——嵌名联 ——张伯驹赠史树青
有竹人不俗
无兰室自馨 ——李辉赠友
- 自题联
自题联或是自勉,或是自己的座右铭,表达自己做人做事的理想、信念。如: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题诗)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王文治自题联)
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王时敏自题联)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左光斗自题联)
发上等愿 ,亭下等福;从高处立 ,向宽处行。(左宗堂自题联)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自题联)
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申涵光自题联)
庭有余闲 ,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 ,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叶恭绰自题联)
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田家英自题联)
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包世臣自题联)
喜有两眼泪 , 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 ,尽读奇书。(包世臣自题联)
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永瑆自题联)
阐旧帮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自题联)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吕留良自题联)
东壁图书 ,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 ,北苑春山。(刘熙载自题联)
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祁毓麟自题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自题联)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孙星衍自题联)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于右任自题联)
清机发妙理;高步迢常伦(杨法自题联联)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学立道通 ,自然贞素;圆行方止, 聊以从容。(何绍基自题联)
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汪士慎自题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启功自题联)
莫对青山谈事世;休将文字占时名。(郁达夫自题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燮自题联)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自题联)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冼星海自题联)
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姚铁松自题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袁崇焕自题联)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徐悲鸿自题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苏自题联)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高启云自题联)
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 陶绍原自题联)
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黄慎自题联)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黄遵宪自题联)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自题联)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梁同书自题联)
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梁启超自题联)
谭奇洪自题联:
饮酒赋诗,求真向善;
畏天知命,乐道安贫。
粗茶淡饭平安过;
明月清风自在歌。
明是非,循正道,海北天南,我行我素;
忘得失,作好人,良师益友,相伴相从。
金钱如粪土,富贵若浮云,去去来来,处世当轻身外物;
挚爱结亲邻,真诚伴朋友,谈谈笑笑,待人必以本来心。
- 嘲讽联
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中,讽刺对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奇异的魅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它或嬉笑怒骂或批评规劝,往往使人读后或捧腹大笑,或目瞪口呆,或如鲠在喉,或芒刺在背,心境不同,感受不一。
清代有个叫蒋伯生的人,在外做官时搜刮了许多钱财,回乡后建成一座园子,十分自得。其弟对兄的行径极为反感,便在园子的门口巾上一副对联:
造成东倒西歪屋;
用尽贪赃枉法钱。
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 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历史上有一个叫吴奇才的知县,爱财如命。一年春天,好事者在他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写道:
奇术也无双,牛角攀攀轻四两;
才能君第一,鸡蛋摸摸少三分。
联语用先扬后抑,欲擒故纵的笔法,遣词幽默,用语自然,把知县贪财眼红,揩油手长的丑态揭露的体无完肤。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人却发国难财,捐钱买官,头戴花翎,曾有人作联悬于街头:
头上有情飘翠羽;
胸中无策退红毛。
联语对仗工整对比强烈,讽刺辛辣。“红毛”指外国侵略者,“翠羽”指清朝官员帽子上用来装饰和区别等级的羽毛,也叫花翎。一般为绿色,“翠羽”对“红毛”,文思出众,美不胜收,可见作者功力。
下联是章太炎嘲讽康有为的对联:
国之将往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上下联分别集《左传》、《论语》中句。上联句尾隐去“妖孽”二字,下联句尾隐一“贼”字。联面尾处现出“有为”二字,意指康有为乃国之“妖孽”,是“贼”。康有为实行维新变法,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变法失败后,却逃亡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革命,被世人所唾弃,这也许就是章太炎写此联的初衷吧。此联在技巧上应用了隐切、嵌名,作为集联,能达到如此严整,可见作者功夫之老成。学者究之,必有裨益。
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副妙联: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此联来自宋代范成大《重九日行营藏之地》一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铁门限”即“铁门槛”,比喻人生寿数之大限;“土馒头”指坟墓。曹雪琴匠心独运,安排贾府经营“铁槛寺”、“馒头庵”,其深意正是来自这副对联。此联是针对那些贪污受贿,利令智昏者而言。读懂此联,是否会对私欲者大有裨益呢?
明经略大臣洪承畴引清兵入关,统领十万大军灭明,至武汉,淮北闫乐梅与洪为旧友,谒洪于汉上,洪问其境况,闫答道:
一驴亡命三千里;
四海无家十二年。
洪又问近有何作,闫答曰,有《阅李陵传》句云:
不引单于来入塞;
李陵还是汉忠臣。
此为讥讽汉奸卖国贼之联句,上联为有感而发,运用戏谑、隐语之手法,旨在遣责、唾骂洪之行径。下两句诗引起作品之句,发痛惜江山沦亡之慨。似有规劝之意,但为时已晚矣。
某地有一庸医,不通歧黄,常常误人性命。有人因撰一联贴于其门: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上下联各用一成语,但隐去一字,真是妙语天成。据说所隐“吉生”二字,正是此庸医姓名。
清朝有年科举考试,题用《大学》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视力不佳,把“昧昧”看成“妹妹”。批卷者看了,不觉好笑,挥笔写出批语,与考生之题恰成一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脚有点跛,老丈人嫌弃他,从不让他进门。一年,女婿居然考中秀才。丈人请女婿吃饭,席间,丈人出一联嘲讽女婿: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步,低一步;
不巧,老丈人是个独眼,女婿便借题发挥,嘲笑老丈人:
泰山错看,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刘师亮是撰写嘲讽联的大师。如民国时期广泛流传的一联,就是出自他手: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民国时期,江苏阜宁县县长熊养和接到省党部的卞委员五天后要来视察的通知后,组成了庞大的筹备班子,从衣食住行到陪伴女郎,都准备妥当。卞委员到达后,熊某又跑前跑后,极其阿谀奉承之事。那卞委员哪里顾得上体察民情,终日在县衙吃喝玩乐,于是有人撰联讽刺曰:
熊县长能者多劳,跑断四条狗腿;
卞委员下不堪言,缩起一点龟头。
这副对联尽管平仄有些失调,但巧析姓氏自然,描绘生动,嘲讽得体,读来大快人心。
光绪年间,日本海军舰队侵略朝鲜时,翁同龢是主战派,与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政见各不相同。李鸿章退朝后,对翁同龢不怀好意地说:“我近日偶得一下联——‘司农常熟世间荒’。可是上联老想不出好的。你是对联高手,请赐教。”翁同龢是江苏省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相当于古代司农;李鸿章是安徽省合肥人,时任北洋大臣,掌管内政、外交、军事等大权,实为宰相。翁同龢坦然一笑,立即回敬上联:“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他们都以职务和籍贯以及时事相互嘲讽,还各自正好用“荒”对了“熟”、“瘦”对了“肥”,既有互对、自对,又都是一语双关。这副有双关意义、脍炙人口的讽剌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翁同龢)
司农常熟世间荒。(李鸿章)
其他: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讽洪承畴)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苏轼讽寺僧 )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岁祝疆无(章太炎讽慈禧)
早去一天天有眼
再留此地地无皮 (讽贪官)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讽贪官)
五百两烟土,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瓢,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香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年金家,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品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管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毕淑敏于小说《红处方》中引用的戒毒联
五百杯美酒,飞来眼底,琼浆玉液,喜洋洋兴趣无边。看灵芝纯真,茅台清亮,老窖甜润,酒鬼馥醇。佳酿高级,何妨满酌痛饮。趁良辰吉日,应容我拄肚撑肠;更戚请亲邀,喝他个上吐下泻。辜负了:全家团圆,五百工资,九州宏图,四化建设;
数千支香烟,汲入肺中,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在。想彩蝶银海,凤凰金山,牡丹艳浓,中华雅淡。珍品名贵,花费精力时光。尽朝抽暮吸,哪管他朋嘲友笑;纵儿啼妻怨,都装作地哑天聋。只剩得:几张零钞,半缸浮土,两行浊泪,一副愁肠。
——张书琛撰,戒烟酒联
- 特殊用字联
- 谐音对联
饥鸡盗稻童桶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 ,
刘伶饮尽不留零。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暑”谐“鼠”,“风”谐“蜂”
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
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
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文征明对徐祯卿。“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
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
尤秀才对雷和尚。“油”谐“尤”,“擂”谐“雷”
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
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
光棍对知县。“督”谐“蔸”
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媪;
谷成禾熟,吹糠去壳做新娘。
方言。“老媪”谐“老藕”,“新娘”谐“新粮”
史笔流芳,虽无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说明未史可法与洪承畴,何苦加注)“成仇”谐“承畴”,讽洪承畴 。
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
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连窠及地”谐“连科及第”,“金膀啼鸣”谐“金榜题
赭山湾上浪高低,橹班橹速;
白塔洋前风缓急,帆快帆迟
“橹班、橹速、帆快、帆迟”谐“鲁班、鲁肃、樊哙、樊迟”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内江三元塔楹联。“江围”谐“姜维”;“旅步”谐“吕布”;“槽巢”谐“曹操”。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不雨”谐“不语”,“成霜”谐“成双” 。
三天不吃饭,胸中无点屎;
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
刘宁对周济。“点屎”谐“典史”;“汗淋”谐“翰林”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药名巧对。“纸”谐“枳”;“下”谐“夏”
乞丐分符,教化大行于郡邑;
优伶秉铎,弦歌遍沐于胶庠。
清松陵有富人生性鄙吝,以叫化得名,康熙年间援例加纳为县令,同时有某人以善歌而得选某省教职,乃有是联。“教化”谐“叫化” 。
和尚上楼,楼高梯短,何上,何上;
尼姑沽酒,酒美价廉,宜沽,宜沽。
和尚、尼姑戏对。“何上”谐“和尚”,“宜沽”谐“尼姑” 。
两舟竞渡[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陈洽父子巧对。“橹速、帆快、笛清、箫和”分别谐“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
2、趣味对联
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份不在服务区
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
横批:爱若移动,心无联通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原对:无!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原对:缺!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3 、叠字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4、回文联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宜柳絮柳宜莺
静泉山上山泉静
清水塘里塘水清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5、顶针联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常德德常常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6、同偏旁部首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
琵琶琴瑟八大王 王王在上 (八国联军出上联)
魑魅魍魉 四小鬼鬼鬼犯边 (清朝官员对下联)
7、隐字联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隐「水」下联隐「酒」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上联:缺一(衣) 下联:少十(食)
- 歇后联
乌鸦飞入鹭鸶群,雪里送炭;
凤凰立在鸳鸯畔,锦上添花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开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节节甜
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
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
9、谜语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谜底:热水瓶)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谜底:油灯 下联谜底:秤)
10、集句联
闲吟步竹石
长醉歌芳菲 (集李白诗句联)
穷愁但有骨
诗兴不无神 (集杜甫诗句联)
林花经雨香犹在
芳草留人意自闲 (集宋诗句联)
身行万里半天下
眼高四海空无人 (集苏轼诗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