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教育小故事50则–家长会小故事大道理

精彩的教育小故事50则

1教育小故事 之 伤痕试验
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试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被单独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之后的效果,之后镜子被拿走。尤为关键的是最后一个步骤,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被误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的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们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们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更加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毫无疑问,他们的脸上也没什么,是不健康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与脸上的伤痕相比,一个人的心灵伤痕虽然隐蔽得多,但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显现出来。如果我们自认为有缺陷、不可爱、没有价值,也往往会以同样的怀疑、缺乏爱心、令人气馁的态度对待别人,从而很难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人际关系。
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你感知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

教育小故事 之 母亲的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小故事 之  放低自己,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
一个满怀失望的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主持说:“我一心一意学画画,却找不到好老师,多数人都是徒有虚名,画得还不如我。”主持淡淡一笑,说:“我收集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不比名家逊色,就请施主为我留下一点墨宝吧。”那人问:“画什么呢?”主持说:“我喜欢饮茶,更喜欢茶具,您就为我画一幅茶杯和茶壶吧!”那人欣然应许,铺开宣纸,寥寥几笔就画成了,只见壶里的水缓缓的注入茶杯,那人问:“满意吗?”主持摇头,“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那人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倒水的呢?”主持说:“你也懂得这个道理,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美术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把自己的杯子放的比茶壶还高,香茗怎能注入你的杯子?涧谷把自己放得低,才能得到溪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经验和智慧。”那人思索良久,恍然大悟。

教育小故事 之  小猪、绵羊和乳牛的故事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教育小故事之  从鸡开始惹出的事:跟谁有关系?

一个农场主在他的粮仓里放了老鼠夹子。
老鼠发现了去告诉母鸡。
母鸡看了看老鼠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你的事,自己小心吧”。
母鸡说完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诉肥猪。
肥猪淡淡的说:“这是你的事,还是自己小心为好”。
说完慢悠悠的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诉大黄牛。
大黄牛表情冷漠的说:“你见过老鼠夹子能夹死一头牛的吗?祝你好运”。
说完也骄傲的走了。
后来老鼠夹子夹到了一条毒蛇。
晚上女主人到粮仓里取粮食时被这条毒蛇咬了一口并住进了医院。
男主人为了给女主人补身体把母鸡杀了。
女主人出院后亲戚都来看望,男主人把肥猪宰了招待客人。
为了给女主人看病欠了很多钱,没办法男主人把大黄牛卖给了屠宰场宰了。
一个人无论在社会中还是在团队中,都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要懂得担当。维护别人、维护团队,就是维护自己。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教育小故事 之 人生是一种过程
一个农夫和一个水手在交谈。
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了。”“那你为什么还要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水手孤傲而冷峻的反问,好像一声晴天霹雳,让我们许许多多的生命蘧然受惊。
人生如登山,登山的所有意义不限于登上山顶,而在于登山中的努力,甚至是登山的疲劳,那种快乐是别人无法体味的。

教育小故事  之  拿破仑的命
一个从小就辍学的乡下穷小子,在一家火补店打工,每天跟脏兮兮的轮胎打交道,他自己认定就是这个命。对面马路上有一个摸骨看相的老头儿,穷小子有一天忙完回家,一时兴起,伸出油污的左手,请算命先生算上一命,老头眼睛紧闭,捏了捏,说:“你就是‘拿破仑’的命!”只有三年级的文化的穷小子问:“‘拿破仑’的命是什么命?”老头说:“天机不可泄露!”,后来,穷小子问有学识的朋友,朋友告诉他,拿破仑是一个伟人,跟穷小子的个头差不多,人家曾横扫欧洲,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穷小子听后,知道自己的命这样好。他认为拿破仑的命是不应该在火补店打工的,他要对得起“拿破仑”的命。于是他买了好多拿破仑的书,边学边看,在此过程中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不断提高,虽然没有成为拿破仑第二,但成了镇上出色的个体企业主。
穷小子决定感谢算命的老头儿,当他说出自己是谁时,老头恍然大悟,笑着说:“你现在阔气了,我都没认出来,但那个时候,这条街上谁不认识你呀,满身油污,满手老茧,你那命还用得着算吗,整天跟破轮胎打交道,不是‘拿破仑’的命还是什么命!”

教育小故事  之  心过门
洞房花烛夜,当新郎兴奋地揭开新娘的盖头时,新娘正羞答答的看着地下,忽然间掩口而笑,并以手指地:“看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第二天早上,新郎还在酣睡,新娘起得床来,一声怒喝:“该死的老鼠,敢来吃我家的大米!”嗖的一声,一只鞋子飞了过去,新郎不禁莞尔。
这个故事涉及到心过门的问题,初始年级开学伊始,许多同学都无法从原来的班级转换角色,而沉浸于原来的辉煌或者美好回忆中,而不能面临新的班级,不是以主人的心态去对待一切,心不能过门学习效果自然就不会好。

教育小故事  之  感恩才有机会

史蒂文斯失业了,一切来的那么突然。
一个月过去了,他还没有找到工作,除了软件编程,他一无所长。
有一家软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员,待遇不错,史蒂文斯满怀希望赶过去。
面试的题目让他措手不及,关于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
应聘失败,可他感觉收获不小,有必要写封信以表感谢之意,他提笔写道:“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的机会,使我大长见识,受益匪浅,感谢贵公司。”
这是一封奇特的信,落聘的人毫无怨言,竟然给公司写感谢信,总裁看后,一言不发。
新年即将来临,这一天,史蒂文斯受到一张制作精美的卡片:“尊敬的史蒂文斯先生,如果你愿意,请和我们一起共度新年,祝您新年快乐。”
那家公司就是美国微软公司,十几年后,史蒂文斯凭着出色的业绩,当上了副总裁。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你会发现,机会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

教育小故事  之  机会的定义

泰国盛产椰子,椰树高而光滑,采椰时往往发生安全事故,很多椰农放弃了种植椰子,而另寻出路,导致椰子产量锐减,价格大幅上涨,有一位椰农别出心裁,抓住了这个机会,训练猴子采椰,获得成功,并大量租赁土地,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富翁。
机会并不等同于运气,也不仅仅是别人的关照,更不是你拥有的所有关系,它只不过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加上一双善于寻找的眼睛而已。

11教育小故事  之  寻找一个好制度
17-18世纪,英国运送犯人到澳洲,按上船时犯人的人头付费,私营船主为了谋求暴利,便不顾犯人的死活,每船运送的犯人过多,生存环境恶劣,加之船主克扣犯人的食物,以便囤积起来到达目的地后卖钱,使很多犯人中途死亡,更有甚者,一出海就把犯人活活的扔到海里。英国ZF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医疗措施,增加运输成本等都无法解决问题。
最后,英国政府制定了一个新办法,他们规定按到达澳洲活着下船的人头付费。于是,私营船主绞尽脑汁,让犯人活着到达澳洲,死亡率一下子降低了。最低时只有1%,而原来最高竟达94%。
人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坚定信心,多思考,寻找一个好制度、好办法。

教育小故事  之  蜗牛人生
有一个故事说,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一种是蜗牛,靠日积月累的不懈努力爬上去。
我们身边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凭借自己的天赋就能够到达一定的高度。但更多的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用蜗牛般的精神和意志,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有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受了一些伤,遇到一些打击,不堪忍受,依然成为平庸之辈。
只要把我们自己当作一只蜗牛,一直往前爬,即使爬不到金字塔的顶端,也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教育小故事  之  学会思维转弯
一位国王有洁癖,他最害怕自己的鞋底沾上泥土,于是命令大臣,把整个国家的路用布覆盖上。大臣开始组织人马丈量全国的道路,结论是,覆盖全国所有的路,需要20万工匠不停的工作50年,而全国的人口也不过50万。大臣心急如焚,向国王痛陈利弊,说弄不好会亡国。国王一怒,将大臣处死。国王又派另一个大臣来办此事,结果这个大臣很容易就解决了此事,用布给国王做了一副鞋套。
后一个大臣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思维从路转到了国王的脚上,天大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让思维转弯,是一种大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可以四两拨千斤,付出最少的代价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育小故事之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小猫问猫妈妈。“在你的尾巴上。”猫妈妈回答。小猫蹦啊跳啊可就是逮不到自己的尾巴——“幸福”,他哭丧着脸又问妈妈,“我怎么抓不到幸福呢?”猫妈妈笑了,“傻孩子,只要你往前跑,幸福就会紧紧地跟着你呀?”
只有你自己向前跑,幸福就会紧紧跟着你。

教育小故事  之  强悍的猎狗与带伤的兔子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骂道:“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枪伤,是怎么甩掉他呢?”
兔子说:“那只狗只是努力而已,我却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它主人的一顿骂,而我不拼命跑就没命了!”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即使身处逆境,只要竭尽全力就有成功的可能,甚至能够创造奇迹。要想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努力还不够,必须竭尽全力!

教育小故事  之  一颗悲观的种子
有颗种子,它拥有天底下最优秀的条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种子由于性格的懦弱,不敢破土而出,土壤、水分与阳光都再三的劝它说:“外面的世界可热闹啦可精彩啦,你怎么还不出去呀?”种子听了,每次总喃喃自语道:“若是我往下扎根吧,免不了要碰上硬石;若是我往上发芽吧,说不定会被蜗牛吃掉;若是我破土开花吧,难保会被顽童辣手摧折……与其出去受罪,不如守候在这儿……”对生存的极度悲观使这颗种子泯灭了进取之心,瑟缩在土地下唏嘘着。
一天,恰巧有一只母鸡过来刨食。它用爪子刨出了这颗瑟缩在泥土的种子,便一口叼在嘴里吞了下去。
悲观是生命的劲敌,是自毁的根由。

教育小故事 之 出路

有两个年轻小伙子,每天坚持跑步锻炼。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而且越来越大,一时半会儿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望望窗外,其中的一个小伙子说:如果不在户外跑步,就不会受天气的影响了。另一个说,不在户外上哪儿啊?屋里有路吗?根本不可能。这时,第一个小伙子又说,假如真的不能再户外跑步,怎么办?另一个陷入了沉思,想了很长时间,他突然说道,可以搞一个机器在屋里,在屋里跑。
半年之后,跑步机应运而生。他的发明人,就是这两个小伙子。后来,当记者采访他们是怎么想起发明跑步机时,他们对记者说:当你渴望跑步却遇上了雨天,你也会发明跑步机。
有时,困境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你没有路的时候也许会让你找到新的出路,绝处逢生。

破窗效应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角度不同,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破窗效应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地面有垃圾没有被及时清理,就会被扔来越来越多的垃圾;如果一个违纪行为被漠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类似行为出现; 因为既然是破的东西,让他再破一些也无妨,所谓“墙倒众人推”,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保持所有窗户完整明亮。

教育小故事 之 天堂和地狱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

教育小故事 之 石头与佛
花岗岩与佛像同处在一间庙宇,人们常常踩着花岗岩去拜佛像。花岗岩觉得不公平,就对佛像说:“我们都是从一个采石场里出来的,为什么人们总是将我踩在脚底下而去跪拜你呢?”佛像笑了笑说:“从采石场出来时,你只经过了四刀就可以成形,而我是经过千凿万雕才成的佛。”
这则带着哲理的寓言,说出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没有付出,就很难得到回报,越是经过艰难的险阻,越是经过千锤百炼,越能有大成就。
不经雕琢,石头还是石头。
选择大成就,就要选择大奋斗。我们可以羡慕成功者的光环,但我们更应该羡慕成功者的努力。

21教育小故事 之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方。但是自从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之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塞尔人也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大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教育小故事 之 先把泥点晾干
不要一时的冲动,成了情绪的奴隶。
有时候,别人的言行很难理解,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有两样,雨天我们行走在马路上,往往衣服裤子上会溅很多的泥巴污点,如果当时去抹,一定会搞得一团糟,如果不要去管它,专心做自己的事,等泥巴晾干之后再去处理,就非常容易了。有时候,衣服裤子上粘上了一些灰尘,怎么拍也拍不落,如果干脆不管它,过一小段时间后,会发现原来的灰尘已经不存在了。
人的情绪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千万不要随便动怒和做出过激行为,否则将会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

教育小故事 之 信念
信念是一张扬起的风帆,让坚定的人乘风破浪。但如果把信念只当作一面大旗而不挂上桅杆,那信念就是一种摆设,一块破布。
有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一个部落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旱灾,部落首领去请教巫师怎样才能化解旱灾,巫师提出了召集部落所有的人一起求雨的建议,首领采纳了巫师的建议。
一个男人带着他的小儿子来到了求雨现场,当每个人都在求雨的时候,小儿子在背后伸手扯了他父亲的衣服,然后问:“爸爸,大家在干什么?”父亲向儿子解释说大家在求雨,然后又继续着他的祈祷。
男孩向四周看了几分钟,不禁迷惑了。他又扯了扯他父亲的衣服,问:“爸爸,如果这里的每个人都在求雨,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带雨具呢?”
……

教育小故事 之 做好了就有机会
有个名叫艾伦的孩子,他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了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一般的孩子都嫌这活儿脏,不愿意,艾伦干的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表现出色,祖父又给了她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的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平凡,只要做好了就有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1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这份工作虽然又累又脏,但是,他干的很出色。后来,他成为了每星期挣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再后来,他成为年薪100多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最后,他成为美国阅读面最广的《今日美国》的总编辑。
艾伦的人生信条告诉我们:最紧要的是把我们眼前的工作做好,无论它是多么的普通,做好了平凡的工作,就会有向上的机会。

教育小故事 之 打磨自己

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
有一天,他去询问一位智者: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
智者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在乱石堆中,说:“你去找回刚才扔掉的那颗石子。”结果,无功而返。
这时候,智者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就找到了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智者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他却一下子醒悟过来了:当自己只是一颗石头而不是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生活给谁的幸运都不会太多,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大多数往往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却很少有人能正视自己,问一问是否把自己已经打造成了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

教育小故事 之 迎向风雨
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上迷途丧生,有记者访问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记者怀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的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教育小故事 之 说话的温度
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如果,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一定要对我说!
这篇短文最近一直在网络上流传,虽然标题是“说话的温度”,但事实上他一直在提醒我们:小心说话而且要“说好话”,话说出口之前先思考一下,不要莽莽撞撞的脱口而出。事情再怎么急迫,也要清楚的让大家知道问题以及来龙去脉,但往往是越急越说不清楚,反而耽误了时间。

教育小故事 之 真正男子汉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以为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3个月里面,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3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
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教育小故事 之 治学三类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把治学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蚂蚁式的,专靠搜人成品,仅做一般搬运与储存,堆砌别人的心血,缺乏自己的主见;至于东拼,草草成篇,署上自己大名,那更是卑劣之笔。第二类是蜘蛛式的,只讲求内在的独立思考,凭自己腹内有限之物而吐露,终有枯竭之日。第三类是蜜蜂式的,外求与思考相结合。它不断吸取群芳的精华,再经过辛勤的酿造而成,这是合理的治学方法。

教育小故事 之 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年轻的女画家琼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医生的话说,:“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份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头。”已是深秋的时分了,琼西开始数窗外一棵老极了的长青藤上的树叶。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脱落的时候,自己就该去了。可是,藤条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却任凭风吹雨打,总也不肯脱落。琼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势一天天好起来。最后,她终于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在医生的治疗下,身体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不过,那片树叶不是真的树叶,是人画上去的。

31教育小故事 之 阿里的觉悟

阿里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拳击运动员,在18年的运动生涯中,一共打了61场比赛,创造了56胜5负的惊人记录,其中37场击倒对手,人们都以“超人”来称颂他,在赞美声中,阿里也曾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是不同反响的超人。
有一次,他乘坐一架芝加哥飞往拉斯维加斯的飞机,起飞时,空姐要求每位乘客系好自己的安全带。阿里自持名望,并没有马上照办,空姐见状,便来到阿里身边,再次要求系好安全带,阿里便自负地说:“我是超人,超人是不需要系安全带的”,这位空姐平静地微笑着说了一句让他清醒的话:“超人用的着坐飞机吗?”
阿里楞了一下,阿里不在以超人自居,他知道,一个人无论怎样杰出和卓越,他都不能成为超人。
人最可贵的精神就是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自觉。

教育小故事 之 百忍成金
有个老婆婆种了一片玉米,秋天来了,一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儿十分自信的说:“老婆婆肯定先掰我,因为我是最棒的玉米!”可是老婆婆来掰玉米并没有掰它。“老婆婆一定眼神不好,明天一定会把我掰走!”第二天,老婆婆有掰走了别的玉米,一连几天,老婆婆没有来,玉米沮丧极了:“我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老婆婆不要我了。”以后的日子,经历了烈日暴雨的洗礼,玉米棒儿原本饱满湿润的颗粒变得坚硬了,整个身体就像要炸裂一样,它准备和玉米杆一起烂在地里。可就在这个时候,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做种子,明年一定有更好的收获。”
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荣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相信自己,踏踏实实走自己选定的路,认认真真干自己想干的事,你也会成为自己“最棒的玉米”。

教育小故事 之 孙权的用人
孙权年幼时,和其他纨绔子弟一样,他身边也有一群架鹰牵狗的心腹,天天使着花样玩乐,如此,天天人吃马喂,家里给的零花钱自然入不敷出。心腹们就给主人出主意,为什么不找财政大臣借点钱呢?有些人恐怕做梦就想找机会巴结你呢,只要你一开口,他们马上就把钱孝敬过来。
孙权一听,底气十足。掌管财政大权的大臣名叫吕范,听了孙权的来意,他深深一施礼,说:“钱是有的,你要花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按程序来,你先写一份报告,然后找你哥哥批一下,要多少我立刻照付,如果没有批示,我一文钱也不敢动。”孙权碰了软钉子,放出话来,等他掌权,一定要宰了吕范。
孙策有意锻炼孙权,让他代理阳羡长,孙权经常公款私用,不料有一天,孙策突然命令对所有的官员的财务进行审查,好在任功曹的周谷心眼多,夜以继日的做假账才蒙混过关,孙权很满意,说:“以后我掌权,你还替我把钱。”
但等到孙权统管国事后,他却不得不面对信任的困惑,站在新的岗位,认为那个拒绝自己固执的吕范,更让自己感到忠诚和信任。
对原则问题的信守而拒绝别人,虽能带来暂时的不快,但是建立持久信任的基石。

教育小故事 之 背女人
从前,有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出门化缘,起到一条河边时,看见一个妙龄女子被水围困着不能过河,于是大和尚毫不犹豫地将她背起过了河。小和尚大为不解,晚上便忍不住问道:“师兄,出家人六根清净,你背了那女人,不是犯了戒吗?”
大和尚答道:“我背那女子一过河就放下了,可师弟你,为什么到现在还背着她放不下来?”
其实,始终被某个观念所束缚而积思成疾的,在这个社会上还大有人在的。

教育小故事 之 拔树的方法
袁世凯曾给幕僚们讲过一个故事,他说:“各位,你们知道拔树的办法吗?专用猛力去拔,是无法把树连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干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才能把树根的泥土松动,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200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闹革命的都是些年轻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闹君主立宪的人懂得拔树却没有力气;我今天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等到泥土已经松动了,大树不久也就会拔出来的。”
做任何事都会有反复,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小到学生的一个不好的习惯,中到学校的课改行动,都是会有反复的,身处其中的人,一定要认识到行为变成习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保持警惕和坚毅。

教育小故事 之 最珍贵的
有一次到乡下,我们看到一位老大爷正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
我们就问老大爷:”大爷您为什么不把它放在食槽里让牛吃,却放在那里呢。”
老大爷说:”这种草料不好.要是放在食槽里,牛就会不屑一顾;但如果把它放在牛勉强能够到的屋檐上,牛就会努力吃,直到把草料吃完。”
这真是有趣。
什么是最好的?
什么是最珍贵的?
信手掂来的不是,价格最昂贵的也未必是。
它就在我们不好够或者完全够不到的地方。

教育小故事 之 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木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岂非多半如此?

教育小故事 之 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姓陈的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放下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男孩说:“是找一个向我挑战的‘对手’,让我自己尽力做和更好!”

教育小故事 之 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教育小故事 之 时间管理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後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後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著问。然後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後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後,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後,於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後,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麽重要的功课?」
班上一阵沈默,然後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後,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後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点评:
1、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2、对于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哪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补救

41教育小故事 之 丈人的心
张爱玲写过一篇散文,散文中叙述了一个法国故事,很有意思。
阿尔卑斯出上的居民,常会遇到山崩、冰雹、迷路、埋在雪里,种种危险。一老翁,有一个美丽的女儿,翁择婿条件太苛刻,大家简直拿他没办法,有一个青年,遇到机会,救了老翁的命。他想,好了,一定成功了。另一个比较狡猾的青年,却定下计策,自己假装陷入绝境,使老者救他一命,从此这老者看见他就一团高兴,吻他、拥抱他、欢迎他,仅是他的存在就提醒大家,这老人是怎样的一个英雄。看看那一个有恩于自己,却很不愉快,于是把女儿配给那狡猾的青年。
一得——很多时候,我们跟老翁不也一样吗?对于有恩的人,总是选择无视,对于施恩的人,反倒非常亲切。
教育孩子时,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一人性。我们别想着什么事都替孩子安排得妥妥贴贴,我们别当救老翁的那个人,因为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也会像那老翁那样,不买我们的帐的。我们应该像身陷绝境的那个青年,要像一个弱者,依赖孩子,让孩子有当“英雄”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才有锻炼的机会,才能尽快成长。

教育小故事 之 放在心上

红山小贩中心有一卖海鲜的摊子,生意极好。那天中午,我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食物端上来,忍不住前去提醒。那位摊主,尽管忙得不可开交,还是抽空抬起头来,温和淡定地看着我说:“您刚才叫的是豆腐鱼片汤,我已记在心上了。”
我已记在心上了!
啊,真是叫人耳目一新的话。
这话,令人安心,使人放心。
虽然客似云来,可是,每一位顾客在他心目中都占着同样的比重。他把他们的话“记在心上”了。像履行一份份重要的合约一样,他依循先来后到的次序,按部就班的把食物端上。
这,便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有些人,对别人的事,漫不经心;做过的承诺,转瞬即忘。唯一放在心上的,是他自己的事,以及别人对他的应承。渐渐地,失去友谊、失去信任,而他,在失意沮丧之余,却还不忘愤愤然地诘问:“为什么他们都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为什么啊?”

教育小故事 之 一个牧师的故事
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
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遭遇危难和困境,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如果我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不援手,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孤立无援的苦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
当今的社会太冷漠,我们会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价。

教育小故事 之 辞职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教育小故事 之 爱的神奇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
40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采访这些人,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那位小学教师,她已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只是爱这些孩子们。”
有爱心的父母和老师会改变一个孩子。

教育小故事 之 为自己建造房子
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请他最后再帮忙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可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新房子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现在他得住在自己建造的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每个人每天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建造房子,不是为了别人。我们认真,未来就享受认真的好处;不认真,未来受苦的也是自己。
记住“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把自己当成那个木匠,过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天,把整个人生用来建一幢华美的人生“大厦”。

教育小故事 之 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上课。
图书馆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画得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从自信、希望开始。

教育小故事 之 孩子比任何物质更重要
大卫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使用割草机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把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叫他去问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花圃中大约2尺宽的花被夷为平地……
大卫很生气,这是他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才侍弄出的花圃,令邻居们非常羡慕的花圃!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明了孰轻孰重。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的东西更重要。砸碎的窗户,碰倒的灯,掉在地上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再责备孩子又有何用?我们必须记得不要打破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觉得他们在父母心中不如那些东西重要,不要让他们因畏惧犯错而不敢行动,不要让他们的活力被压抑,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有位妻子开车撞坏了车,非常内疚,等着丈夫的责备,丈夫却说:“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这真是位懂得尊重伴侣、真正怜爱伴侣的好人。对爱人如此,对孩子我们不更该如此吗?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更重要,孩子自尊和爱的花朵会开得比任何鲜花更美丽!

教育小故事 之 孩子打翻牛奶
孩子打翻牛奶,父母可以严厉责怪,甚至惩罚,也可以轻描淡写地处理,还可以像史蒂芬•葛雷(美国科学家)的母亲那样。
有一次葛雷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奶瓶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或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从没在家里看见过这么大的水坑。在我们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葛雷开心地玩地上的牛奶。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再把它清理干净,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择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地上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学到了,如果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葛雷说,那一课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知道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父母对待孩子的一些错误、失败,能像葛雷母亲,我们的孩子将会怎样?

教育小故事 之 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电视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 ……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的,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直到节目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像力给予褒奖。
我们为说出“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之类不同答案的孩子们担心,担心他们无比宝贵的想象力,会被我们大人用一个“胡萝卜素”之类的标准答案轻而易举地涂抹掉。像“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孩子迟早会知道。不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的代价,来了解常识,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像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