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伟群先生《诗词创作点滴谈》

诗词创作点滴谈

萧伟群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诗词创作点滴谈》

今天看到群里老师的热烈发言,感触很深,特别对抄袭现象提出了诸多批评,本人表示完全赞同,并对隆回(某抄公)提出严肃批评,他曾在隆回风情整篇抄袭我在1995年隆回文史第五期发表的文章,并多次在网刊发抄袭对联,一字不差,所以我坚决反对抄袭。但对一些借句稍加改动并给予新意我认为是可以的,下面我就谈点初浅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之所以把题目定为“点滴谈”,是因为诗词创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要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讲完。所以,我只能将自己学习写诗的印象最深的某一个知识点和大家分享,还不知讲得对不对。首先做这个说明,以免大家失望。  

我们在读古诗,读今人的近体诗词中,都发现有对古人和同时代人的借句、偷句的现象,不仅现在有,古代也有,即使是名家,大诗人也不例外。本人借此机会,略作剖析,并结合本人的诗词创作,谈一点粗浅看法,求教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以期对当前的诗词创作有所裨益。

    

首先谈摹仿:摹仿前人诗句写成的叫仿句,仿句不是抄袭。抄袭雷同,诗家之大忌。摹仿是可以的,何以见得呢!有例为证:

如汉武帝的“秋风起兮白云飞”便摹仿了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杜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则摹仿了沈佺期的“人疑天上坐;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摹仿了骆宾王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我们再看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千古传诵的佳句,他也是研读了庾信的《马射赋》。“落霞”“秋水”就是从《马射赋》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中点化而来。不过王勃不是简单摹仿,而是熔铸新意,点石成金,使人耳日一新。王诗虽源于庾诗,但胜过庾诗。

再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千古名句,也是在屡见不鲜的好多诗家的诗句中,点化出新的。例:

唐代吴融的《途中见杏花》写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代温庭筠的《杏花》中写有“杳杳艳歌春日舞,出墙何处隔朱门”;

宋代张良臣的《雪窗小集•偶题》写有“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宋代陆游的《马上行》中写有“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等等。

上述几人都套用了吴融的诗句,但都留有凿印斧痕,只有叶绍翁出神点化,将满园春色”与一枝红杏”构成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不住”与“出墙来”则又正反相映,春意盎然,境界全出,令人耳目一新。

再看毛泽东诗词中借用古人的诗句也有不少,可作为当代诗人借句的“范本”。如其七律《人民解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便是借用李贺的诗句,《金铜仙人辞汉歌》中一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的意思是: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毛诗借用此句,化小我为大我,含义较李贺丰富。

    

还有李贺古诗《致酒行》中有句云“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后人常常用下一句来象征伟大的变革。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就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句子,即由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改造而来。究其原因,当是为迁就《浣溪沙》格律的平仄而为之。由此表达了经过长期艰苦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挣脱了枷锁,迎来了解放。

此类例子繁多,不胜枚举。从上述仿句来看,不是亦步亦趋,不是照葫芦画瓢,更不是机械摹拟,而是借鉴前人的诗句翻出新意,显露出个性,大有点石成金,青胜于蓝,后来居上之妙。这叫点化,借用他人的片意只言,进行再创作,赋予新的内涵,表现出新的境界,又增添了诗作的韵味。把前人的诗句、词语稍加点化或改造,用到自己的诗中,却赋予了句子新的内涵与意境,故得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誉。因为它献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境界,赋予了新的主题,自然也就成为自己的创造。由此可见,仿句也能出新。但只有出新才更会被人接受与欢迎。摹仿既是学习,也是写诗入门的钥匙。童子学书法可以描红,可以格帖,初学写诗者同样可以摹仿。由于当今初学写诗者多为老年离退休人员,时间与精神力有限、而创新又是很难的事,倘若先从摹仿入手、多读多写、反复练习、随着时间的积累与认识的提高、潜移默化、自然也能开始出新与创新了。

 

下面就谈谈我写诗入门的几点体会。

曾有朋友问我,写古体诗特别是格律诗咬文嚼字,平平仄仄,难度极大,吃苦不说,难讨大众喜欢,你究竟为什么呀?我说:什么也不为,就是因为喜爱。这个喜爱,那还得从我的家庭环璄说起,我们院子有一个讲故事的习惯,夏天在大树下,冬天在煤火灶边,几个有点学问的老人总爱给我们摆家史,(因上九代祖为宝庆巨富,七代祖曾在宝庆府做个八品吏员,太学生好几位)或讲一些神话故事。后来上学了,在课本中有古诗历史故事,更勾起了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我便从家中老阁楼一个装谱的书柜中,翻出了红楼梦,三国志之类古典小说看,但由于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老师教诗词,对格律平仄一无所知,但打油诗倒写过不少。直到八九十年代古典诗词在一些报刊上发表现代人的作品,这又引起了我的兴趣,有种跃跃欲式的想法,也曾在我们单位与人交流过,但都是些打油诗之类。退休后在老年大学马轶麟老师的教导上,对古体诗词楹联格律,写作技巧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按老师要求多读多背古代韵文,古代诗歌等书籍,然后再练笔。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处女作“回故乡”的创作始末,供大家一笑。

小桥流水几声蛙,

两个顽童不着纱。

借问凉茶何处买

我家地里有西瓜。

插视频天净沙

“回故乡”便是从借句中找到灵感。

2005年一个夏天我回老家看看,路过石桥边看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有几个小孩光着身子在小溪涧里捉鱼玩,便停下来用傻瓜机拍照,玩了一会有点口干,便问小孩你们这里有沒有卖矿泉水的店子,小孩说这里沒有,只有街上有,并顺手一指旁边地里,你呷个西瓜算了!听到这句,眼前一亮!这不是给我写诗提供了一个宝贵题材吗?马上构思,但万事开头难,写诗第一句是关健,起句要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也是灵感所至,不由得就记起了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小桥流水,不是应景吗?何不作为第一句!但如何写活,化为己有才是主要的,于是就有了首句“小桥流水几声蛙”这第一句,这几声蛙与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两个境界,一个是萧条秋景,一个是夏日美景,应该说借得巧妙,化为了已有。

写诗讲究起,承,转,合。有了起句,下面就是承句,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承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扩的自己都收不住了就不好。扩展的时候,要考虑着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让转句不要来的那么突然 ,那么出人意料,那么突兀。 我的承句“两个顽童不着纱”,正好承接上句的小桥流水哗哗,蛙呜声声,一群小孩在这里光着屁股洗澡,生动形象。

有了起句和承句,转句是诗的关键,如果说起句和承句是铺垫,那么转句是从铺垫进入到主题情感抒发的关键点。转的方式,大致有假定、设问等。第一二句写完第三句自然要转,也就是说顺着已挖好的坑,再使劲往里面挖深一点,好让读者的情绪能跟着你的笔走,不知不觉就自愿被拐进你要营造的意境里去。

我的转句怎么写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构思过程:

下面举例:

(1)假定多用“若、如、不、无、何、愿”等字。如王维的《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此诗颇有情趣,描写出诗人欢饮于水边柳下的偷快情绪和恬淡的心境。转、结句说,假如说春风不解人的思想,为何把落花吹过来呢

(2)设问可分为自问自答,自问他答,只问不答,或将问放在末句方式等。

甲、自问自答,如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乙、自问人答,

如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旅人问,当地的牧童答,更显艺术的真实里面的形象生动优美、情景交融。也可称暗联式承景转,转句与前边的句子没有明显的联系,指的是没有在所用词语或字面含义上彼此照应,但不等于转句与前边的句子没有联系。一般来说,当转句与前边的句子缺乏明显联系的时候,转句仍然是作为表达主题的必要部分而存在的,即是说,转句与前边的句子仍然具有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我的转句就是借用了杜牧《清明》诗中的转句借问一词,“借问凉茶何处买”,用自问他答来转入主题,这就是转句。

   

下面谈谈结句,结句往往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结句一好,全诗生辉。结句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理结,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后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告诉人们眼光要放远,心胸要放宽。

二是以情结,如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流泪到天明。”前二句写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后二句赋烛以情,这个比喻极为巧妙而语意又十分新鲜,故为人们所传诵。

三是以景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洁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结句情深意远,余音袅袅,留下无限广阔的空间,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般来说,绝句中四句通篇写景的是最不好写的,借景宜情,情融景中难以制造转句的波澜起伏。通篇写景的绝句,写的成功了,就是精品之作。反之就是俗篇流水账。所以还是不建议初学者写通篇述景的绝句,先景后情的比较简单些,易于掌握转合句的结构。

再看我的结句,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就是转句,我心头的一个想法:口渴了往哪里找个小卖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店,来歇歇脚,避避暑,于是,向小孩问路了。“借问凉茶何处买,”三句己成,结句是关健,结句:“我家地里有西瓜”,转入主题。我认为好在第四句,一句“我家地里有西瓜”,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让读者去想,曾经有评论说:反映了小孩天真纯朴,新农村的巨大变化等等……。这些我就不管了,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写诗人必须去体会运用。这首诗得到了国家诸多著名刊物认可,发表在《文化月刊》,《扬子江诗刊》,《湖南老年人》等杂志。

全诗:

“回故乡”七绝

1、平起首句入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小桥流水几声蛙,

中仄平平仄仄平。两个顽童不着纱。

中仄中平平仄仄,借问凉茶何处买,

中平中仄仄平平。我家地里有西瓜。

 

还有一首也是借用古代诗句的成功之作,被中华诗词所录选。

春桃

道是刘郎去后栽

一川红雨迓春来

时人不解崔生赋

乱剪新枝泪满腮

     

有一年春天去隆回二中听邹宗德会长讲对联课,课后去后山观看桃花,看到满园挑林,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不敢伸出头来,只露出点小口,躲在门后偷看外面的世界,有的半开半放像个争着去看外面世界的孩子,有的全开全放,满园粉红色的花卉,引得蜂飞蝶舞,游人似织。但也看到小数游客在攀折桃枝,不由得产生了怜悯之情,想以此景为题赋诗一首。

    

常听诗友议论,咏桃花最好不要出现桃花二字,元代周文质 一曲《小桃红·咏桃  》就是咏桃花的佳作,此曲活用典故,即景抒情,不独精心绘制桃花吐红之景,而且寄寓着作者对正直之士的敬慕之情。

周文质 〔元代〕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

刘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妆梳。

    

起句我也效仿周文质,借用刘禹锡诗《玄都观桃花》中的最后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改一字“道是刘郎去后栽”,这句不是抄袭而是借此句来引导读者去推理判断,一看就会明白这是指桃花。

承句“一川红雨迓春来”,这红雨也是刘禹锡《百舌吟》:笔中借指桃花,釆用明顺式承接,明白直了地顺承起句,眼前是阳光如一条条金色的小溪,流淌在一片片的桃花中,让粉嫩的桃花更加鲜美动人,为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更多温暖。

转句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阐明主旨,我的转句就是从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借题发挥,要把读者引到爱花惜花这个议程上。“时人不解崔生赋”这是借花拟人的手法来转入主题,崔护眼中的桃花就是一个楚楚动人的美女、他象征着爱情、美好生活等等。可你们这些攀折花枝的人为什么不爰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呢!公园中到处挂有“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的牌子,你们为什么不看呢?所以我的结句也顺理成诗了。

 

附刘禹锡《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春桃

仄起首句入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道是刘郎去后栽

中平中仄仄平平。一川红雨迓春来

中平中仄平平仄,时人不解崔生赋

中仄平平仄仄平。乱剪新枝泪满腮

 

最后总结:

对于初写诗的新手来说,一定不要拘束自己的想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总是待在家里,应多出去走一走。没有想法,写不出来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别人写的,一定不要挪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好写什么诗,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写作需要长期坚持。

1、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风格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就像每个人特殊的气质一样,这种特质就像一种标志。像李太白的诗永远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这种“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句子,一看就是他的风格,而诗圣呢,就是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感。所以说,你也要找到自己的特质。这很简单,只要想想最欣赏谁的诗,基本上这种风格就有点适合你了,因为大多数的欣赏缘于自己产生了共鸣。另外,以我个人的感觉,平时写作的风格与诗词的感觉也是有点殊途同归的感觉。因为特质这种东西就是一直跟着你的,无论你的语言、动作、诗词、文章都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读,还是读

如果找到你最喜欢的风格,那么这个代表人物的诗词,你一定要仔细地、广泛地读。不仅要读诗词,还要看看其他名家对这首诗词的评价和鉴赏,这点很重要,可能甚至比读诗更重要,可以这么说,与其读一个人的十首诗,不如读十个名家对这其中一首诗的评价。你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才能写出好诗啊!

人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并且通过大量的阅读,会潜移默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就以我的经历讲,以前有段时间我看李清照的诗词,我就觉得自己写作的感觉就会跟他相似,喜欢写婉约诗。所以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注意到,你已经在向自己喜欢的风格靠近了。

3、关于作笔记,作笔记就是记录你觉得很经典的东西,很有用。小时候我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总是布置作业摘录好词好句,当时我觉得很不以为然,马虎了事,现在才体会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学无止境 勤则可达 志存高远 恒亦能成” 只要坚持每天读一首诗背一首名联您就一定可以成为诗联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