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处理命令,清除系统所有临时文件

@echo off
echo Copyright 2021
echo Clear system junk files ……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log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chk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d\*.*
del /f /s /q %windir%\*.bak
del /f /s /q %windir%\prefetch\*.*
rd /s /q %windir%\temp & md %windir%\temp
del /f /q %userprofile%\cookies\*.*
del /f /q %userprofile%\recent\*.*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echo Successfully cleared system junk files.
echo Copyright 2021
echo. & pause

批处理利用sc禁用和启用服务

批处理利用sc禁用和启用服务
sc config 服务名称 start= auto(自动)
sc config 服务名称 start=
demand(手动)
sc config 服务名称 start= disabled(禁用)
然后配合 net start 服务名称或者 net
stop 服务名称 来使用

例子:
sc config shellhwdetection start= disabled
禁用shellhwdetection服务。
sc config shellhwdetection start= auto
设置shellhwdetection服务自动启动。
sc config shellhwdetection start= demand
设置shellhwdetection服务手动启动。
sc start
shellhwdetection                              启动shellhwdetection服务。
sc stop
shellhwdetection                              停止shellhwdetection服务。
sc delete
shellhwdetection                           删除shellhwdetection服务。
sc create
Tomcat binPath= F:\apache-tomcat\bin\startup.bat start= auto     添加Tomcat服务。

sc config MSSQL$SQLEXPRESS start= auto           设置SQL Server
(SQLEXPRESS)服务自动启动
sc config MSSQL$SQLEXPRESS start= demand     设置SQL Server
(SQLEXPRESS)服务手动启动
sc config MSSQL$SQLEXPRESS start= disabled     禁用SQL
Server (SQLEXPRESS)服务
net start “SQL Server (SQLEXPRESS)”
启动SQL Server (SQLEXPRESS)服务
net stop “SQL Server
(SQLEXPRESS)”                   停止SQL Server (SQLEXPRESS)服务
net pause “SQL
Server (SQLEXPRESS)”                暂停SQL Server
(SQLEXPRESS)服务
(如果服务名由两个或多个单词组成,必须用引号把该服务名圈起来,如:sc config “ECShop httpd”
start= demand)

sc config MSISerer start= demand & net start “Windows Installer”
意思是:将
Windows Installer 服务设置为手动并启动该服务(Windows
Installer的真实服务名是MSISerer)

注:
★★1)服务名不一定是你在服务面板看到的那个名。
例如,你要打开被禁用的telnet服务,sc config
telnet start= auto,会报错:[SC] OpenService FAILED
1060,因为telnet的服务名不是telnet而是tlntsvr,改为sc config tlntsvr start= auto就OK了,在服务里查看telnet服务的属性,在属性框的最上面可看到真正的服务名,即命令中的服务名。

2)start=后面有一个空格,如果不加这个空格,命令就无法执行,而且连错误提示也没有, 等号后加一个空格就好了.

 

其它见微软官方说明:
http://technet.microsoft.com/zh-cn/library/cc772676(WS.10).aspx#BKMK_config

路由器DNS代理的工作原理

DNS 是域名系统的缩写,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一般来说宽带路由器都有DNS代理功能,所谓代理,就是它本身并没有DNS解析功能,但是它能够帮你完成解析任务。

一、宽带路由器是一种NAT的原理,分为LAN、WAN口,就有2个IP,LAN提供局域网网关IP,WAN口提供来连接Internet,当路由器拨 上号后,会从电信或者网通、铁通上获取2个DNS,这个和本机自己设置的IP没有什么关系,这个DNS基本上都是电信电信或者网通、铁通认为能够正常解析 的DNS IP。

二、那现在来讲讲当使用宽带路由器的电脑设置DNS IP为LAN IP的时候,DNS的工作原理:DNS请求包-LAN IP-正真的DNS IP,WAN口得到的主DNS IP,而当电脑设置为当地的公网DNS IP的时候,DNS的工作原理:DNS请求包-正真的DNS IP,电脑上设置的主DNS IP。

三、从以上可以看出区别:使用代理的时候,要多出一个步骤,DNS请求数据包先被发送到了宽带路由上,再有路由器将请求包发到目的DNS IP(这里有封包和解包的过程);而不使用代理的时候,DNS数据包被直接发送到目的DNS IP进行解析。

四、就是因为在封包解包的时候宽带路由器的代理原理实现工作不是很稳定,才会造成有时能够解析有时候不能解析,当然这个要排除目的 DNS服务器本身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如果确是如此的话,各位网管们最好还是别偷懒,配置地址池时也加上外网的DNS,减少路由负担也提高网络稳定性。

一般来说像我们访问的地址都叫做域名,而众所周知网络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是IP地址来标识的,也就是说只有知道了这个站点的IP地址才能够成功实现访问操作,不过由于IP地址信息不太好记忆,所以网络中出现了域名这个名字,在访问时我们只需要输入这个好记忆的域名即可,网络中会存在着自动将相应的域名解析成IP地址的服务器,这就是DNS服务器。

正向DNS代理的功能原理

一、现有网络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网络环境中,经常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某大学出口拥有电信和联通双出口作负载均衡,内网用户默认配置电信DNS服务器,由于跨网访问延时很大,需要开启地址库,但是DNS返回的资源大部分都是电信的IP,导致大部分流量走电信而联通线路空闲;
2、某酒店经常出现客户自己带的笔记本电脑不懂得如何设置DNS服务器,或者设置错了的DNS服务器,导致上不了网而投诉到前台;
3、某企业申请了该地区的一条二级运营商提供的宽带线路,但是由于运营商实力有限,经常发现DNS服务器出现不稳定而无法解析的状态,导致无法上网;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与DNS有关导致的,锐捷网络根据当前的网络现状,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开发出正向DNS代理功能,解决了由于DNS配置错误、DNS单一导致的网络带宽使用率不平衡的问题。

二、正向DNS代理解决了哪些问题
1、通过把DNS报文分担到不同的运营商提供的DNS服务器,使得不同运营商的流量更为均衡
2、any dns,无论内网用户配置什么dns服务器都可以上网
3、主动发现dns故障,并切换到可用的dns服务器

三、工作原理
NPE在LAN口识别到一个报文为DNS报文后,修改报文的目的IP为WAN口上配置的dns服务器,并把报文从该出口转发。
相应的DNS服务器对请求作出响应后,NPE会把相应的响应报文转发给内网PC,之后内网PC就使用解析出来的地址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由于不同运营商的DNS服务器回应请求时,回复的地址为本运营商的地址,当NPE上开启地址库选路功能时,就实现了不同运营商之间的负载均衡。
NPE识别到DNS报文后,选择代理的出接口时有两种策略:
负载策略----根据出口的负载,每次都选择负载最小的出口,这是默认策略
带宽策略----根据出口的带宽比例,使DNS报文按出口带宽的比例分配转发
NPE的正向DNS代理功能,在每个WAN口最多可以配置4个DNS Server,通过配置DNS服务器与track联动,使得NPE可以及时发现DNS故障并切换到正确的DNS服务。
建议开启正向DNS代理的同时,开启地址库选路功能。

下面举个实际的例子,以用户访问百度域名www.baidu.com为例:
内网主机首先发送DNS解析请求报文,请求解析百度的域名,该报文到达NPE内网口后,NPE设备劫持了该报文,通过对比当前两条外网线路带宽的负载比例(带宽策略时为接口的带宽比),假设电信与网通都是300M线路,电信当前带宽利用了200M,网通利用了100M,设备判断网通线路比较空闲,则将报文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网通接口上配置的DNS地址,同时将该请求报文从网通转发出去。如果百度域名存在网通的IP地址,外网DNS将返回网通地址给内网主机。后续该主机发送去往百度域名的网通地址的访问数据到达NPE,会匹配中NPE内置的网通地址库,就从网通出口转发出去。
负载均衡策略
负载策略----根据出口的负载,每次都选择负载最小的出口,这是默认策略
带宽策略----根据出口的带宽比例(接口下bandwidth配置的值),使DNS报文按出口带宽的比例分配转发

win10 家庭版安装组策略

@echo off
pushd “%~dp0″
dir /b C:\Windows\servicing\Packages\Microsoft-Windows-GroupPolicy-ClientExtensions-Package~3*.mum >List.txt
dir /b C:\Windows\servicing\Packages\Microsoft-Windows-GroupPolicy-ClientTools-Package~3*.mum >>List.txt
for /f %%i in (‘findstr /i . List.txt 2^>nul’) do dism /online /norestart /add-package:”C:\Windows\servicing\Packages\%%i”
pause

 

管理员身份运行BAT文件

win10 链路聚合的设置

看了很多资料,备注如下:

power Shell 管理员状态

New-NetSwitchTeam -Name “MyTeam2” -TeamMembers “bond1”,“bond2”,“bond3”,“bond4”,“bond5”

bond1  一类是网卡名字。

 

更多技术研究中
https://blog.csdn.net/qq_38993101/article/details/115283808

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powershell/module/netswitchteam/remove-netswitchteammember?view=winserver2012r2-ps

如何在Windows10中配合RAX200开启LACP

 

 

设计电脑室的即需即装系统

映射出个Z盘

可选:c:\windows\system32\net.EXE use z: \\172.16.8.2\教师培训

@echo off
echo 欢迎使用即需即装系统。本程序由胡芳强设计
echo C:\Windows\System32\cmd.exe /k z:\guojia.bat

copy z:\11.exe d:\11.exe /y
call d:\11.exe
call “C:\Program Files (x86)\questionaire\问卷调查系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exe”
exit

这是用批处理命令写成的,在极域上测试通过。

 

DOS后台监控Chia.exe

@echo off
rem 定义需监控程序的进程名和程序路径,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set AppName=”Chia.exe”
:startjc
cls
set counter=0
echo JianKong %AppName%
echo Start…
:startjb
set /a counter=1 + %counter%
echo %counter% – %AppName% running…..
ping -n 10 -w 3000 www.baidu.com >nul
tasklist |find %AppName% >nul
if %ERRORLEVEL% equ 0 (goto startjb) else (echo %AppName% ERROR….. )
:startja
call chia.lnk//这是调用快捷方式
goto startjc

这个程序实现后台监控chia.exe程序。放D盘根目录下。

 

Centos8常用命令集合

centos8与其他centos版本命令的关键字及使用方法有很大不同,本文章整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使用方法
# dnf同yum使用方法

dnf -y update

# 查看ip信息

nmcli

# 重启网卡 指定网卡名重启,否则重启所有网卡

nmcli c reload + 网卡名

# 取关于已知设备的完整信息

nmcli device show

# 取活动连接配置集的概述

nmcli connection show

手工配置ifcfg,使用nmcli来生效新的网络配置

假设网卡标识符为xxx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xxx

使用nmcli重新回载网络配置

]# nmcli c reload

如果之前没有xxx的connection,则上一步reload后就已经自动生效了

]# nmcli c up xxx

HEL8和CentOS8完全使用nmcli来管理网络

查看网卡信息

]# nmcli connection

NAME UUID TYPE DEVICE
ens33 a92fa07b-9b68-4d2b-a2e7-e55146099b1b ethernet ens33
ens36 418da202-9a8c-b73c-e8a1-397e00f3c6b2 ethernet ens36

]# nmcli con xxx

显示具体的网络接口信息

]# nmcli connection show xxx

显示所有活动连接

]# nmcli connection show --active 

删除一个网卡连接

]# nmcli connection delete xxx

给xxx添加一个IP(IPADDR)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addresses 192.168.0.58

给xxx添加一个子网掩码(NETMASK)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addresses 192.168.0.58/24

IP获取方式设置成手动(BOOTPROTO=static/none)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method manual

添加一个ipv4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addresses 192.168.0.59/24

删除一个ipv4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addresses 192.168.0.59/24

添加DNS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dns 114.114.114.114

删除DNS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dns 114.114.114.114

添加一个网关(GATEWAY)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gateway 192.168.0.2

可一块写入: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dns 114.114.114.114 ipv4.gateway 192.168.0.2

添加DNS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dns 114.114.114.114

删除DNS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dns 114.114.114.114

添加一个网关(GATEWAY)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gateway 192.168.0.2

可一块写入:

]#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xxx ipv4.dns 114.114.114.114 ipv4.gateway 192.168.0.2

使用nmcli重新回载网络配置

]# nmcli c reload

如果之前没有xxx的connection,则上一步reload后就已经自动生效了

]# nmcli c up xxx

安装network.service服务

可以通过yum install network-scripts来安装传统的network.service,不过redhat说了,在下一个RHEL的大版本里将彻底废除,因此不建议使用network.service。

2. RHEL8或者CentOS8修改网卡名称

2.1 删除网卡连接,比如xxx

]# nmcli connection delete xxx

2.2 修改内核参数配置文件

]# vi /etc/default/grub 

2.3 植入内核

]#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3.4 重启

]# reboot

3.5 添加网卡

]# nmcli connection add type ethernet con-name xxx

4. RHEL8或者CentOS8使用nmtui工具配置网络(图形化工具)

]# nmtui

5. 总结

CentOS8和RHEL8上一定要习惯使用nmcli来管理网络,network.service在未来会被正式废除,没有学习的必要了。

» 站长码字辛苦,有用点个赞吧,也可以打个
» 若转载请保留本文转自:豫章小站 » 《Centos8常用命令集合》
» 本文链接地址:https://blog.mydns.vip/2835.html
» 如果喜欢可以: 点此订阅本站 有需要帮助,可以联系小站

centos常用命令集

ip -br a  查看网络配置

常用命令
文件与目录操作
命令 解析
cd /home 进入 ‘/home’ 目录
cd .. 返回上一级目录
cd ../.. 返回上两级目录
cd – 返回上次所在目录
cp file1 file2 将file1复制为file2
cp -a dir1 dir2 复制一个目录
cp -a /tmp/dir1 . 复制一个目录到当前工作目录(.代表当前目录)
ls 查看目录中的文件
ls -a 显示隐藏文件
ls -l 显示详细信息
ls -lrt 按时间显示文件(l表示详细列表,r表示反向排序,t表示按时间排序)
pwd 显示工作路径
mkdir dir1 创建 ‘dir1’ 目录
mkdir dir1 dir2 同时创建两个目录
mkdir -p /tmp/dir1/dir2 创建一个目录树
mv dir1 dir2 移动/重命名一个目录
rm -f file1 删除 ‘file1’
rm -rf dir1 删除 ‘dir1’ 目录及其子目录内容
查看文件内容
命令 解析
cat file1 从第一个字节开始正向查看文件的内容
head -2 file1 查看一个文件的前两行
more file1 查看一个长文件的内容
tac file1 从最后一行开始反向查看一个文件的内容
tail -3 file1 查看一个文件的最后三行
vi file 打开并浏览文件
文本内容处理
命令 解析
grep str /tmp/test 在文件 ‘/tmp/test’ 中查找 “str”
grep ^str /tmp/test 在文件 ‘/tmp/test’ 中查找以 “str” 开始的行
grep [0-9] /tmp/test 查找 ‘/tmp/test’ 文件中所有包含数字的行
grep str -r /tmp/* 在目录 ‘/tmp’ 及其子目录中查找 “str”
diff file1 file2 找出两个文件的不同处
sdiff file1 file2 以对比的方式显示两个文件的不同
vi file
操作 解析
i 进入编辑文本模式
Esc 退出编辑文本模式
:w 保存当前修改
:q 不保存退出vi
:wq 保存当前修改并退出vi
查询操作
命令 解析
find / -name file1 从 ‘/’ 开始进入根文件系统查找文件和目录
find / -user user1 查找属于用户 ‘user1’ 的文件和目录
find /home/user1 -name *.bin 在目录 ‘/ home/user1’ 中查找以 ‘.bin’ 结尾的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atime +100 查找在过去100天内未被使用过的执行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mtime -10 查找在10天内被创建或者修改过的文件
locate *.ps 寻找以 ‘.ps’ 结尾的文件,先运行 ‘updatedb’ 命令
find -name ‘*.[ch]’ | xargs grep -E ‘expr’ 在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所有.c和.h文件中查找 ‘expr’
find -type f -print0 | xargs -r0 grep -F ‘expr’ 在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的常规文件中查找 ‘expr’
find -maxdepth 1 -type f | xargs grep -F ‘expr’ 在当前目录中查找 ‘expr’
压缩、解压
命令 解析
bzip2 file1 压缩 file1
bunzip2 file1.bz2 解压 file1.bz2
gzip file1 压缩 file1
gzip -9 file1 最大程度压缩 file1
gunzip file1.gz 解压 file1.gz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把file1打包成 archive.tar(-c: 建立压缩档案;-v: 显示所有过程;-f: 使用档案名字,是必须的,是最后一个参数)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dir1 把 file1,dir1 打包成 archive.tar
tar -tf archive.tar 显示一个包中的内容
tar -xvf archive.tar 释放一个包
tar -xvf archive.tar -C /tmp 把压缩包释放到 /tmp目录下
zip file1.zip file1 创建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
zip -r file1.zip file1 dir1 把文件和目录压缩成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
unzip file1.zip 解压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到当前目录
unzip test.zip -d /tmp/ 解压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到 /tmp 目录
yum安装器
命令 解析
yum -y install [package] 下载并安装一个rpm包
yum localinstall [package.rpm] 安装一个rpm包,使用你自己的软件仓库解决所有依赖关系
yum -y update 更新当前系统中安装的所有rpm包
yum update [package] 更新一个rpm包
yum remove [package] 删除一个rpm包
yum list 列出当前系统中安装的所有包
yum search [package] 在rpm仓库中搜寻软件包
yum clean [package] 清除缓存目录(/var/cache/yum)下的软件包
yum clean headers 删除所有头文件
yum clean all 删除所有缓存的包和头文件
网络相关
命令 解析
ifconfig eth0 显示一个以太网卡的配置
ifconfig e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网卡的IP地址
ifdown eth0 禁用 ‘eth0’ 网络设备
ifup eth0 启用 ‘eth0’ 网络设备
iwconfig eth1 显示一个无线网卡的配置
iwlist scan 显示无线网络
ip addr show 显示网卡的IP地址
系统相关
命令 解析
su – 切换到root权限(与su有区别)
shutdown -h now 关机
shutdown -r now 重启
top 罗列使用CPU资源最多的linux任务 (输入q退出)
pstree 以树状图显示程序
man ping 查看参考手册(例如ping 命令)
passwd 修改密码
df -h 显示磁盘的使用情况
cal -3 显示前一个月,当前月以及下一个月的月历
cal 10 1988 显示指定月,年的月历
date –date ‘1970-01-01 UTC 1427888888 seconds’ 把一相对于1970-01-01 00:00的秒数转换成时间
XSheel 5相关操作
窗体快捷键
命令 解析
Ctrl + u 删除光标之前到行首的字符
Ctrl + k 删除光标之前到行尾的字符
Ctrl + c 取消当前行输入的命令,相当于Ctrl + Break
Ctrl + a 光标移动到行首(ahead of line),相当于通常的Home键
Ctrl + e 光标移动到行尾(end of line)
Ctrl + f 光标向前(forward)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Ctrl + b 光标往回(backward)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Ctrl + l 清屏,相当于执行clear命令
Ctrl + r 显示:号提示,根据用户输入查找相关历史命令(reverse-i-search)
Ctrl + w 删除从光标位置前到当前所处单词(word)的开头
Ctrl + t 交换光标位置前的两个字符
Ctrl + y 粘贴最后一次被删除的单词
Ctrl + Alt + d 显示桌面
Alt + b 光标往回(backward)移动到前一个单词
Alt + d 删除从光标位置到当前所处单词的末尾
Alt + F2 运行
Alt + F4 关闭当前窗口
Alt + F9 最小化当前窗口
Alt + F10 最大化当前窗口
Alt + Tab 切换窗口
Alt + 左键 移动窗口(或在最下面的任务栏滚动鼠标滑轮)
操作小技巧

鼠标中间键:粘贴突出显示的文本。(使用鼠标左键来选择文本。把光标指向想粘贴文本的地方。点击鼠标中间键来粘贴。)

Tab:命令行自动补全。使用 shell 提示时可使用这一方式。键入命令或文件名的前几个字符,然后按 [Tab] 键,它会自动补全命令或显示匹配键入字符的所有命令。

在滚动条的空白处点击鼠标中键:屏幕即滚动到那个地方。

在桌面或文件管理器中直接按 / 就可以输入位置,打开文件管理器。

在 vi 或 Firefox 中直接按 / 即可进入快速搜索状态。

网站链接和图片可直接拖放到桌面或者目录,可以马上下载。

直接将文件管理器中的文件拖到终端中就可以在终端中得到完整的路径名。
结束语

其实要学好Linux的操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碰到问题,学会去网上寻找答案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o0DarkNessYY0o」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o0darknessyy0o/article/details/52072054

重启命令

立刻重启(root用户使用)

reboot

1

shutdown -r now

1

init 6

1

10分钟后自动重启(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 -r 10

1

在时间为20:35时候重启(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 -r 20:35

1

如果是通过shutdown命令设置重启的话,可以取消重启

shutdown -c

1

关机命令

立刻关机(root用户使用)

halt

1

poweroff

1

shutdown -h now

1

init 0

1

10分钟后自动关机

shutdown -h 10

1

hostname命令
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1

设置主机名

临时修改

hostname 主机名

1

永久修改

vi /etc/hostname

1

网络服务

查看IP信息

ip a

1

网络连通性测试

ping [选项] 目标主机

1

设置网络信息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1

重启network网络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1

防火墙设置

查看防火墙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1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1

禁止开机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1

主机映射文件

修改主机名与IP映射关系

vi /etc/hosts

1

目录操作命令

查看工作目录(Print Working Directory)

pwd

1

切换工作目录(Change Directory)

cd [目录位置]

1

列表(List)显示目录内容

ls [选项]… [目录或文件名]

1

常用命令选项
-l :详细信息显示
-a:显示所有子目录和文件的信息,包括隐藏文件
-A:类似于“-a”,但不显示“.”和“…”目录的信息
-R:递归显示内容

创建新的目录(Make Directory)

mkdir [-p] [/路径/]目录名

1

统计目录及文件的空间占用情况(estimate file space usage)

du [选项]… [目录或文件名]

1

常用命令选项
-a:统计时包括所有的文件,而不仅仅只统计目录
-h:以更易读的字节单位(K、M等)显示信息
-s:只统计每个参数所占用空间总的大小
文件操作命令

新建空文件,或更新文件时间标记

touch 文件名

1

查看文件类型

file 文件名

1

复制(copy)文件或目录

cp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1

常用命令选项
-r:递归复制整个目录树
-p:保持源文件的属性不变
-f:强制覆盖目标同名文件或目录
-i:需要覆盖文件或目录时进行提醒

删除(Remove)文件或目录

rm [选项] 文件或目录

1

常用命令选项
-f:强行删除文件,不进行提醒
-i:删除文件时提醒用户确认
-r:递归删除整个目录树

移动(Move)文件或目录

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1

如果目标位置与源位置相同,则相当于改名

显示系统命令所在目录

which <选项> command(命令名称)

1

常用命令选项
-a:将所有由PATH路径中可以找到的指令均列出,而不止第一个被找到的指令名称

find查找

find <路径> <选项> [表达式]

1

find查找的特点
从指定路径下递归向下搜索文件
支持按照各种条件方式查找
支持对查找到的文件再进一步的使用指令操作
(例如:删除、统计大小、复制等)

常用命令选项
-name 根据文件名查找
-user 根据文件拥有者查找
-group 根据文件所属组寻找文件
-perm 根据文件权限查找文件
-size 根据文件大小查找文件
-type 根据文件类型查找(f-普通文件,c-字符设备文件,b-块设备文件,l-链接文件,d-目录)
-o 表达式或
-and 表达式与
文件内容操作命令

显示出文件的全部内容

cat

1

全屏方式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more

1

交互操作方法
按Enter键向下逐行滚动
按空格键向下翻一屏、按b键向上翻一屏
按q键退出

与more命令相同

less

1

查看文件开头的一部分内容(默认为10行)

head -n 文件名

1

查看文件结尾的少部分内容(默认为10行)

tail -n 文件名

1

统计文件中的单词数量(Word Count)等信息

wc [选项] 目标文件

1

常用命令选项
-l:统计行数
-w:统计单词个数
-c:统计字节数

查找文件里符合条件的字符串

grep [选项] <关键字> <文件…>

1

常用选项
-c:计算匹配关键字的行数
-i: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n:显示匹配的行及其行号
-s:不显示不存在或不匹配文本的错误信息
-h: 查询多个文件时不显示文件名
-l:查询文件时只显示匹配字符所在的文件名
–color=auto:将找到的关键字部分加上颜色显示
压缩命令

压缩(解压)文件或目录,压缩文件后缀为gz

gzip [选项] 压缩(解压缩)的文件名

1

常用选项
-d将压缩文件解压(decompress)
-l显示压缩文件的大小,未压缩文件的大小,压缩比(list)
-v显示文件名和压缩比(verbose)
-num用指定的数字num调整压缩的速度,-1或–fast表示最快压缩方法(低压缩比),-9或–best表示最慢压缩方法(高压缩比)。系统缺省值为6

压缩(解压)文件或目录,压缩文件后缀为bz2

bzip2 [-cdz] 文档名

1

常用选项
-c将压缩的过程产生的数据输出到屏幕上
-d解压缩的参数(decompress)
-z压缩的参数(compress)
-num 用指定的数字num调整压缩的速度,-1或–fast表示最快压缩方法(低压缩比),-9或–best表示最慢压缩方法(高压缩比)。系统缺省值为6

压缩、解压文件

tar [cvf]… 压缩名 文件名(压缩文件)
tar [xvf]… 文件名.tar(解压文件)

1
2

常用命令选项
-c:创建 .tar 格式的包文件
-x:解开.tar格式的包文件
-v:输出详细信息
-f:表示使用归档文件
文本编辑器

vi编辑器
类Unix系统中默认的文本编辑器
vi可以执行输出、删除、查找、替换、块操作等众多文本操作, 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定制
维护Linux系统中的各种配置文件

vim编辑器
vi编辑器的增强版本,习惯上也称为vi

插入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位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删除命令
dd:删除当前行
ndd:删除光标所在当前行向下数n行
D:删除当前行光标所在的位置后面的字符
x:向后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字符
X:向前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nX:删除前面的n个字符,光标所在的字符将不会被删

复制和粘贴命令
yy或Y:复制当前行
nyy或nY:复制以下n行
p:在光标后面插入buffer中的内容
P:在光标前面插入buffer中的内容

替换和撤销命令
r:取代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从光标所在处开始替换字符,按esc结束
u:撤销上一步操作

定位命令
h:左移一个字符
l:右移一个字符
j:下移一行
k:上移一行
$:移至行尾
0:移至行首
nG:移到第n行

替换操作
: s /old/new 将当前行中查找到的第一个字符“old” 串替换为“new”
: s /old/new/g 将当前行中查找到的所有字符串“old” 替换为“new”
:#,# s/old/new/g 在行号“#,#”范围内替换所有的字符串“old”为“new”
:% s/old/new/g 在整个文件范围内替换所有的字符串“old”为“new”
:%s/old/new 查找文件中所有行第一次出现的old,替换为new

其他命令
:W[文件路径]保存当前文件
:q 如果未对文件做改动则退出
:q! 放弃存储名退出
:wq或:x 保存退出

可视模式

v:可视模式
V:可视行模式
Ctrl+v:可视块模式
注意:
在所有可视模式中,d和x键可以用删除选定的内容
在可视块模式中,选中所需行,按I键输入内容,之后按两次esc键,可在所有选定行光标处添加同样的内容。
用户和组
配置文件

保存用户信息的文件:

/etc/passwd

1

用于保存用户的帐号基本信息
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的帐号记录,一行有7个段位,用“:”隔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保存密码的文件:

/etc/shadow

1

用于保存密码字串、密码有效期等信息
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的密码记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保存用户组的文件:

/etc/group

1

保存组账号基本信息
文件每一行表示一组记录,包括组名、GID和组的成员,(组成员显示次组成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保存用户组密码的文件:

/etc/gshadow

1

保存组帐号的密码信息
用户组
用户组密码,如果是空或者有“!”,表示没有密码
用户组管理者
组成员,用逗号“,”隔开

用户配置文件:

/etc/default/useradd

1

用户角色
root用户,系统唯一,可以操作系统任何文件和命令,拥有最高权限,UID=0
虚拟用户(系统账户),不具有登录系统能力,但却是系统运行不可缺少的用户。如:bin、daemon、ftp、mail等,UID为1—499之间
普通真实用户,可以登录系统,权限有限,靠管理员创建,UID为500—60000之间

用户管理

添加用户命令

useradd

1

-u 指定组ID(uid)
-g 指定所属的组名(gid)
-G 指定多个组,用逗号“,”分开(Groups)
-c 用户描述(comment)
-e 失效时间(expire date)

设置密码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1

-d:清空用户的密码,使之无需密码即可登录
-l:锁定用户帐号
-S:查看用户帐号的状态(是否被锁定)
-u:解锁用户帐号
-x: 最大密码使用时间(天)
-n: 最小密码使用时间(天)

修改用户命令

usermod

1

-l 修改用户名 (login)usermod -l a b(b改为a)
-g 添加组 usermod -g sys tom
-G添加多个组 usermod -G sys,root tom
–L 锁定用户账号密码(Lock)
–U 解锁用户账号(Unlock)

删除用户命令

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1

-r 删除账号时同时删除目录(remove)
组管理

添加组

groupadd

1

-g 指定gid

修改用户组的属性

groupmod [选项] <用户名>

1

-g:设置想要使用的GID
-o:使用已经存在的GID
-n:设置想要使用的群组名称

添加/删除组成员

gpasswd [选项] 组帐号名

1

-a:向组内添加一个用户
-d:从组内删除一个用户成员
-M:定义组成员列表,以逗号分隔

删除组账号

groupdel <组账号名>

1

只能删除那些没有被任何用户指定为主组的组

显示用户所属组

groups [用户名]

1

权限和权限值

读( r ):读取文件的内容;列出目录里的对象
写( w ):允许修改文件;在目录里面新建或者删除文件
执行( x ):允许执行文件;允许进入目录里

除了用字母rwx来表示权限,还可以使用3位数字来表 达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读:4
写:2
执行:1
chmod命令

chmod [ugoa] [+-=] [rwx] file/dir 或 chmod nnn file/dir

1

u:属主 g:属组 o:其他用户 a:所有用户
+:添加权限 -:删除权限 =:赋予权限
nnn:三位八进制的权限
-R 递归修改指定目录下的所有子文件及文件夹的权限
-f 强制改变文件访问特权;如果是文件的拥有者,则得 不到任何错误信息
chown命令

chown 属主 file/dir
chown :属组 file/dir
chown 属主:属组 file/dir

1
2
3

-R:递归的修改指定目录下所有文件、子目录的归属
软件包管理
RPM命令使用

rpm

1

-i:安装应用程序(install)
-e:卸载应用程序(erase)
-vh:显示安装进度;(verbose hash)
-U:升级软件包;(update)
-qa: 显示所有已安装软件包(query all)
YUM命令

Yum(全称为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是一个在Fedora和RedHat以及SUSE、CentOS中的Shell前端软件包管理器。基於RPM包管理,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下载RPM包并且安装,可以自动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包,无须繁琐地一次次下载、安装。

yum install gcc-c++
yum remove gcc-c++
yum update gcc-c++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Niclas_」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0993514/article/details/83188197